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7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6-21
字 号:

民盟界别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中小学德育活教材的建议》(第071号提案)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

一是区教委将开展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作为每期开学工作会和每年德育工作会的重要内容,提要求、明举措、促成效,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指导各校根据区教委总体布置和校情学情,切实将红色教育与学校年度工作和德育工作深度融合,纳入行事历统筹安排、系统实施,做到任务有安排、活动有要求、组织有专人、育人有成效。三是区教委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纳入学校年终德育目标考核,细化考核办法,加大考核权重,不断提升学校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抓住关键,细化落实

(一)整合提炼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内容体系

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切实将本地特有的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德育课教学中,充实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二是深入挖掘816工程、李蔚如烈士、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四镇乡农民运动等红色育人价值,打造“红色校本”课程近30余门,强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三是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定中小学生理想信念。

(二)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彰显地方红色资源的实践价值

一是区文化旅游委先后建立涪陵区烈士事迹陈列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历史陈列馆等党史纪念馆9个;区委宣传部、区教委指导创建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3个;区教委命名具备红色育人资源的社会实践基地7个,夯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二是在校园显著位置、教室等全覆盖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小学生守则》,并以校园楼道、宣传栏、橱窗等为载体,广泛开展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宣传活动,着力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三是鼓励学生通过观看由区文化旅游委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的反映涪陵红色文化、红色革命故事等视频,详细了解本地革命历史。支持鼓励学校自主创作,拍摄反映涪陵红色精神和红色资源的小视频,引导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宣传者,创作的“意志如钢的军神”等12条视频被推送至“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展示。

(三)强化师生主体意识,增强学习自觉,发挥地方红色文化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滋养作用

一是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专著阅读活动,引导教师提站位、强党性。二是常态化开展“中华魂”“少年向上·传承红岩精神 争当时代新人”等主题读书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精神。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涪陵革命印迹》《涪陵革命遗址通览》《武陵风云》等地域性党史题材文学作品,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本地红色文化。三是以清明、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年全覆盖组织学生参与网上奠英烈、红色研学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切实将本地红色资源育人价值最大化。

三、对照不足,主动谋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以党委政府牵头,宣传、文旅、教育等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协同,切实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体系化、制度化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通过集中研讨、自主学习、基地体验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入了解本地特色红色资源,同时结合专题教研、片区教研、学科教研等,更新教学方法,找准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提升课堂育人质量。

三是进一步加强活动实践。精心组织升旗仪式、清明、国家公祭日等主题活动,建好红色育人固定阵地。依托研学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每年至少进1次红色基地,体验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厚植红色根基。

四是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切实加大红色基地、思政教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力度,充实教育教学、主题实践的内容与形式。支持指导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力争形成“一校一课程”格局。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以本地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征文等作品,通过学校集中展示,丰富教育载体,遴选优秀作品面向全区推广。

五是进一步加强拓展延伸。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引领作用,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文明礼仪“四进”、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答复函已经孙应勇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   

2024612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