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35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5-08
字 号:

工商联界别:

贵界别提出的《关于着力打造涪陵区域文化品牌促进消费升级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此建议的办理落实,坚持把良言善策转化为推动涪陵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建议

小田溪墓群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自1972年起历经10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900余件,是研究巴文化的核心遗址。2024年10月,《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获国家文物局审批,小田溪墓群纳入核心单元;市政府领导同月调研涪陵时指出,要加强巴文化研究利用;12月,涪陵区召开文旅发展大会,会议要求深化巴文化研讨展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辉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带队赴达州考察,专题研究形成了“九个一”任务。

2025年我区重点推进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成立涪陵区巴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在区博物馆挂牌,统筹考古研究、产业规划等职能,未来争取升级为市级机构;二是编撰巴文化研究丛书,区委宣传部已拟定方案,计划与西南大学文学院合作推进;三是举办巴文化区域交流会,拟于今年五月联合川陕鄂渝等涉巴地区和巴文化研究专家共商文化传承创新;四是加速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公园建设,争取专项资金、地方债券等启动征地及铁塔搬迁,同步推进出土文物借展,为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建设奠定基础。

二、关于“保护活化白鹤梁题刻”的建议

我区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持续加大对白鹤梁题刻的保护力度,“白鹤梁:长江历史水文遗产”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文物局将白鹤梁题刻申遗写入2025年工作要点。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深挖白鹤梁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一是持续推动中埃联合申遗,争取签订《中埃联合申遗备忘录》;二是依托白鹤梁题刻筹建中国水文博物馆,不断完善保护设施,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同步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和游客旅游体验;三是持续2025白鹤梁旅游文化节、2025白鹤梁学术研讨会、“我们渴望的水”书画活动等节会活动,不断提高白鹤梁题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关于“自然风光开发与推广”的建议

一是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提质升级。2024年2月,武陵山大裂谷成果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新增高山热气球体验、动植物与地质科普等10余个特色项目,推出云海观景台、古乐坊水景等4处网红打卡点,举办中国国际象棋比赛等高端赛事30余场,开展都市文化旅游节等活动50余场,全年整改设施问题307项,2名导游获评重庆十佳导游,在重庆主城、杭州等重点城市投放广告。

下一步,景区将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部署,在硬件升级、智慧管理、服务提质、品牌塑造、全域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拓展大裂谷景区体验性项目,实现景区商业全面招商目标,将武陵山大裂谷打造成世界级文旅新高地。

二是深入挖掘816工程历史价值。2024年,我区启动816工程史料整理与活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印发816工程史料整理与活化利用简报5期,发布“我们的816工程”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完成816工程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成新游客中心并创新夜游模式,复原国营816厂邮局、食堂、大礼堂等场景,沉浸式演出《洞见816》获评市级文旅高质量融合创新发展项目,816工程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主题“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下一步,我区将聚焦816工程保护利用实施三大专项行动:一是深化史料活化工程,系统推进三线建设文献整理,力争2026年完成《816工程史料汇编》编纂,推动建成国内首个816工程文献专题研究中心;二是实施遗址提质工程,年内实现2个入口、2个出口及部分导洞、支洞贯通开放,升级打造智能导览系统,推动816工程历史展陈馆项目;三是培育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开发洞体红酒仓储品鉴体验项目,构建“红色教育+工业遗产+特色消费”多元融合的文旅生态体系。

四、关于“民俗文化保护与创新”的建议

一是系统构建非遗传播阵地。以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等公共场所为重点,全区成功创建重庆市市级“枳巴(涪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4个、市级非遗工坊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个,建成涪陵传统戏曲传习所和涪陵御锣传习所各1个、非遗实物陈列馆2个。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每年在全区城乡培训各类非遗传承人员7000余人次,多次组织开展元宵庙会、美心红酒小镇年味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

二是非遗评选屡次斩获佳绩。涪州川剧非遗传承人孙宗燊荣登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戏曲节目《夜深沉》获2024年全国青少年美育活动戏曲展示“美育铜星”奖,“涪州糖画”传承人陈巧荣获教育部和中国日报网海媒创作传播活动“优质内容创作奖”表彰,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霍加勇荣获202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在“戏曲进校园”全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

三是活态保护助力产业发展。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支持非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涪陵榨菜集团上榜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藿香正气液发展成为产值达20多亿元的单品,涪陵油醪糟正在打造生产加工基地、非遗传承体验馆等亿元级产值项目,新妙木鱼山古法泡菜通过美国FDA认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指尖技艺汇人才,结绳编织振兴路”入选2024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涪陵文化馆美心红酒小镇社会化分馆(非遗基地)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今年,我委计划完成《涪陵枳巴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编制,配合市文旅委做好“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创建工作,召开全区非遗工作会,成立全区非遗协会,完成新一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申报、认定工作,探索区级非遗传承考核管理办法,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五、关于“文化设施建设与提升”的建议

长涪汇·巴国故都文化长廊正式开街,从西到东串联起荔圃春风公园、涪陵区图书馆、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涪陵区文化馆、锦绣洲广场、涪陵大剧院、五桂堂历史街区、涪陵区美术馆、乌江行舟记雕塑等诸多文化地标,是集文、商、旅、产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和人文风景眼。涪陵区博物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创新开展涪鱼送福“喜韻涪城——博物馆里过大年”、《灵蛇起舞·喜迎春——新春文化系列展》、文创产品展示及拓片互动体验、中华文物我来讲比赛等特色文博活动,广泛吸引游客市民参与。

今年,我委计划完成区图书馆2个分馆建设,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拟与长涪汇合作推进文创集市工作,区博物馆拟在长涪汇开设文物图片展。

六、关于“宣传推广与品牌塑造”的建议

我区已上线集游吃住购资源为一体的“智游涪陵”小程序,打造全城吃住玩地图,广泛宣传涪陵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宿风情。

下一步,我委计划在年底前完成“智游涪陵”平台应用2.0版建设;开展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组织重点A级旅游景区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免票优惠活动,评选涪陵“十佳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开展北纬30°花园季系列活动,暑期旺季每周末在武陵山度假区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艺术展览等活动;开展白鹤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高质量举办涵盖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系列活动,构建四季不断的节会营销矩阵。

此复函经夏强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感谢您对涪陵区文化体育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