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委员、吴袁杰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基层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提案)》(第369号)已收悉。经区文化旅游委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扶正祛邪,培育涵养精华文化”的建议
(一)加快申遗进程,深化文化研究。一是积极推动中埃双方尽快签署《联合申遗备忘录》,提交联合备案申请表组建两国联合申遗工作专班,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持续推进中埃联合申遗资料收集、价值研究、文本编制等工作,举办好2025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及荔枝道和龟陵城相关学术、宣传活动,营造申遗氛围。二是对照申遗标准,对白鹤梁—尼罗尺联合申遗、荔枝道纳入蜀道申遗、龟陵城遗址纳入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申遗等进行深入研究,做好遗产价值阐释,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三是持续推进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项目,启动区博物馆巴文化专题展建设,继续推动区图书馆巴文化文献空间建设,召开巴文化研讨会成立巴文化研究联盟,力争重庆巴文化研究中心落户涪陵。
(二)弘扬敬老传统,保障老有所乐。联合区老龄委开展“新时代全区老龄工作”专项行动。一是在27个乡镇(街道)分馆举办“常青e路、幸福夕阳”数字阅读培训81场次,培训老年人2176人次,收到反映良好的读者赞扬181份,培训内容包括“玩转国家反诈中心APP”“巧用乘车APP”等,通过培训大多数老年人能够跨越“数字鸿沟,在共享数字阅读快乐的同时,感受当前快捷、智能与时尚的便捷生活方式。二是指导各镇街老体协、各单项老年人体育协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适合本地实际的老年体育健身项目,2024年,开展推广、培训、赛事活动278场次,9.5万人参加了体育锻炼。三是持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内开辟适宜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增加适合老年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
(三)激励文化创作,打造文艺精品。持续打造文艺精品,重点扶持反映涪陵特色文化的戏剧、影视、文学作品。沉浸式话剧《洞见816》已在2024年初正式对游客呈现,演出场所(816景区)荣获重庆市演艺新空间。原创歌曲《就来白鹤梁》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传唱。非遗女子群舞《河水清清豆花鲜》、情景歌舞《遇见涪陵·阳光路上》《院坝里唱出心中的歌》和讲述改革开放初期涪陵工业如何走出困境的话剧《破局》等一批原创节目在涪陵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群众文艺汇演上惊艳亮相。
二、关于“多措并举,增强文化吸引力”的建议
(一)开展点单服务,优化文化供给。一是推行文化点单服务,结合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数据,采取“你点单,我服务”的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改变以往“政府端菜、群众被动接受”的单向供给模式,实现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供给。二是拓展“百名文艺家进农村”系列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非遗项目进基层)的形式和内容,除了现有的文艺演出、创作指导、文化讲座等形式外,积极探索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扶持、农村文化品牌打造等活动,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持。三是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常态化的“文艺家进农村”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文艺家深入农村开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建设持续推进。
(二)创新传播形式,强化在地特色。一是持续举办白鹤梁旅游文化节、广场舞大赛、民间文艺团队演艺大赛、原创歌曲大赛、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周末广场文艺演出、元宵庙会等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节会活动,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开展519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组织重点A级旅游景区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免票优惠活动,评选涪陵“十佳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三是开展北纬30°花园季系列活动,暑期旺季每周末在武陵山度假区开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艺术展览等活动。四是打造荔枝道体验步道与游线,结合北岩题刻文化公园,利用涪陵江北段荔枝道现状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建设荔枝道体验步道,完善荔枝道涪陵段沿线标识标牌,打造荔枝道涪陵段主题游线。
(三)强化市场监管,筑牢思想防线。深入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推动重点案件办理,通过典型案例发挥震慑效应,全面规范市场经营秩序。2024年,检查各类主体1071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生产隐患186起,办结案件31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共计147件,其中审批文艺表演团体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72件、营业性演出48件,审批娱乐场所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11件,审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设立5件。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细化分解各级各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台账审核和建档机制。
三、关于“因地制宜,形成辨识度品牌”的建议
(一)推进产业融合,打造文旅新IP。一是强化文旅融合,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涪陵、武隆、丰都三地召开区县领导小组会议3次,完成三区县文旅宣传视频、手册、口号、logo等初步设计,打响涪陵“洞梁谷”文旅IP。二是聚焦文物保护,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周煌展陈馆、陈万宝庄园开门迎客,周煌墓保护、北岩题刻保护项目通过验收,文峰塔修缮工程通过初验营房修缮工程、四合头庄园修缮工程完工。三是彰显非遗特色,涪陵榨菜集团入选2023——202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成功创建枳巴(涪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藿香正气液等涪陵有特色的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配合市文化旅游委做好“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创建工作。
(二)提升数字化水平,赋能文化振兴。统筹推进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数字内容供给,使用好“重庆群众文化云·涪陵文化馆”等平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配送、场馆预约、慕课培训等服务。持续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快完成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实现读者无感借阅和成渝两地图书一卡通借通还。承接市级应用“景区拥堵处置”“巴渝文物”“一表通”实现贯通运行,“公共文化服务优享”“全域旅游安全智管”“基层广播”等正在抓紧对接贯通。
(三)强化人才保障,提升公服效能。足额配齐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新组建成立涪陵区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将原江北旅游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充实到区文化旅游委,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重点保障民生板块(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强民间文艺团队的管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培育非遗传承人76人。召开2025年全区非遗工作会,探索区级非遗传承考核管理办法,探索“文化人才职称直评”机制,对非遗传承人、乡村文化能人放宽学历限制,加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
此复函经夏强伟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与我们联系,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感谢你们对涪陵区文化体育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重庆市涪陵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5年5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