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楸棪、徐忠明、赵依明委员:
衷心感谢你们对卫生应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建议》(第143号)收悉。现复函如下:
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始终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卫生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织密织牢“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我委本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响应及时、就近救援,职责明确、规范有序,公众参与、资源整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平急结合”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一、健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一)完善指挥协调机制。争取区政府印发了《涪陵区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涪陵府办〔2024〕3号),建立了区政府副区长为召集人,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区政府办公室分管联系领导、区疾控局局长为副召集人,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委)、区委政法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教委、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公安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疾控局)、区林业局、区医保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区工商联、区市场监管局、涪陵海关、区疾控中心、区红十字会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议事协调机制,原则上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根据重大疾病防控需要,联席会议可下设若干专项疾病防控工作专班,由与工作紧密相关成员单位组成。承担的主要职责: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二是研究制定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政策和规划;三是统筹协调全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协调解决重大疾病防治 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四是组织各级各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我委印发了《重庆市涪陵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重庆市涪陵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重庆市涪陵区临床血液应急保障预案(试行)》、《重庆市涪陵区猴痘疫情应急预案》、《重庆市涪陵区登革热疫情应急预案》等,并定期进行修订,不断完善我区应急预案体系,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对准备、分级标准、启动条件、启动流程、应急响应措施和响应终止程序及条件等,建立迅速、高效、有力的应急反应机制,落实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
二、健全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一)公共卫生医师培训。积极组织区疾控中心、区结防所新进人员参加全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区疾控中心已于2023年获批重庆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自2023年开始,全市组织开展公卫医师三基三严考核工作。为提升公卫医师考核成绩,2024年我委协调优秀师资,合理设置课程,通过分版块、划重点、强实践的方式,圆满完成了涪陵区第一届“三基三严”公卫医师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的理论培训、实操培训及理论考试,并获得全市第12名,列全市前30%的优异成绩。
(二)高级职称下基层。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医师在申报评审副高级职称前需到基层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充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力量,加强了疾控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交流,提高基层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疾控监督员。2024年起,全市积极探索疾控监督员制度,选取万州区、渝中区、沙坪坝区、北碚区、巴南区、长寿区、奉节县7个区县作为疾控监督员试点区。我区暂未纳入试点区县,目前已做好疾控监督员人员测算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一) 监测预警能力
1.“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中心”。在区疾控中心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中心,谋划将指挥调度系统下沉到各乡镇街道,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归集、整合和分析全区重点疾病情况,形成智能监测、触发预警、干预处置、指挥调度、报告评价等一体化的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体系。
2.“疫智防控”应用。我区8家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及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接入“疫智防控”系统并运用,已实现 “一老一小”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多跨事件三级贯通。
3.前置软件部署。我区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从测试环境迁移至正式环境,投入正式运行。
(二) 预防控制能力
1.应急处置队伍。建立区级标准化卫生应急队伍(传染病防控类)1支30人,能有效处置全区传染病疫情。2024年12月获市疾控局批准建设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目前正在建设中(已完成队员遴选和制度草拟,正在进行队伍装备采购),预计本年完成建设并报市疾控局验收。
2.基层队伍建设。草拟全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方案,谋划建设“纵向到底”的镇街卫生应急队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院前急救力量、临床业务骨干、公共卫生骨干等,组建本单位卫生应急队伍,承担本镇街的紧急医学救援、卫生防疫、中毒调查及处置等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3. 应急演练。每年根据重点传染病流行情况,组织开展传染病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目前正在积极筹备2025川渝猴痘爆发疫情应急演练,已完成方案、脚本、视频拍摄、人员培训等环节,计划于6月下旬开展。
(三) 应急救治能力
1.医疗救治队伍。建立区级标准化卫生应急队伍(紧急医学救援类)3支共126人,承建单位分别是重大附属涪陵医院、区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建立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3支30人,并组织开展双盲考核性演练。所有岗位均应采取AB角形式配置队员,落实备勤制度。
2.院前急救队伍。重大附属涪陵医院牵头,建立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院的院前急救网络,全区共有36个急救站点,可调度46辆120救护车,实现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城市不超过 3.5 公里,农村不超过10 公里”,保障120急救电话10秒内接听,城市地区3分钟内出车,城市地区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2分钟以内,能快速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全区群众提供迅捷可及的急救医疗服务。
(四) 物资保障能力
1.三级物资储备体系。已建立区级-区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重庆市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标准(2023年版)》,结合辖区实际,开展标准化、特色化的物资储备。落实专人负责,建设独立库房或货架,建立出入库台账和物资轮换制度,确保拿得出、用得上,物资均在有效期内。
2.物资系统。充分利用“疫智防控”和“智慧急救”应用的应急物资管理版块,将区卫生健康委、区级医院等卫生应急物资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管理;按照市级部署,每月定期进行公共卫生医疗救治资源填报,填报率100%,实时掌握我区医疗救治资源情况,必要时进行应急调度。
四、不断强化自救互救能力
积极开展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现我区已有3个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1个非医疗机构公众应急技能培训基地在建中,并有序开展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培训范围覆盖经济信息、教育、科技、交通、商务、公安、民政、文化旅游、乡镇街道基层网格等各重点部门单位(大型企事业员工、教师、科普基地讲师、各类司机及交通枢纽工作人员、大型商超员工、民警、养老院员工、体育场馆、运动健身场所工作人员及旅游景区相关工作人员等各重点系统领域)。截至目前,我区已培训合格公众4900余人。
五、健全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一)数字化应用。利用“疫智防控”和“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逐步建立覆盖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民营医院的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可根据疾病症状进行智能预警,提醒医生进行传染病诊断及报告,也可根据近期全市疫情情况,进行重点疾病提醒。与教育、民政、公安、城市管理、交通、农业农村、商务进行三级贯通,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完善监测来源,提升监测的灵敏性。
(二)自研R程序。我区拥有自建传染病报告数据监测预警及分析系统,可实现重点病种监测预警、传染病报告卡质量审核、全病种报告数量排名、地区分布、聚集疫情自动化判断、暴发疫情预警和全病种实时报告水平监测,实现公共卫生风险的智能分析,提高了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六、积极争取经费保障
争取区政府支持280万元用于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加强资金统筹应用,自筹资金30万元用于全区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设备更新;自筹资金15万元用于重大附属涪陵医院、区人民医院、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公众卫生应急技能培训基地日常运行。
七、下一步打算
(一)持续推进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开展设备配备、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做好接受市疾控局验收的准备。持续推进2025年川渝猴痘暴发疫情应急演练各项准备工作,拟于6月23日正式开展演练。
(二)探索开展“纵向到底”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修改完善《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应急网络建设方案》,开展镇街卫生应急队伍、村卫生室急救队伍以及网格志愿者队伍建设。
(三)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三基三严考核工作,提升公共卫生医师的含金量。逐步推进疾控监督员制度,建设疾控分中心,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定期组织开展能力培训,提升全区疾控队伍的服务能力。
(四)持续推进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结合区域疾控中心和区域监测预警中心,大力提升全区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及区域辐射能力。
(五)持续推进“疫智防控”应用和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软件部署工作,完善人畜共患传染病处置、媒介生物传染病处置、输入性传染病处置、性病艾滋病处置、“三公(工)”协同、风险人群管控、资源保障多跨事件贯通。
(六)持续推进公众卫生应急技能提升,加快区总工会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公众急救技能普及,提升公安、交通、文旅、教育等重点部门重点人员的覆盖率,营造“人人会急救”的浓厚氛围,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卫生应急“救”在身边。
此复函已经党委书记、主任袁鸿剑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您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4日
(联系人:陈丽蓥;联系电话:023-72376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