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306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6-25
字 号:

谢晔委员、陈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30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3年6月,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深入推进涪陵榨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涪陵榨菜产业发展指明路径、明确目标。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以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着力完善供给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推进产品、机制、科技创新,推动榨菜产业向“品种多样化、种植机械化、加工智能化、产品多元化、品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涪陵榨菜产业,推进涪陵榨菜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强化品质管控,夯实产业基础

(一)建立标准化原料种植体系。一是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要求,强化青菜头种植和基地田间管理,持续加强科学种植技术推广;按照“稳主产区、扩次产区、拓展新区”思路和“加工鲜销并重发展”要求,集中成片规划布局,建成74万亩青菜头原料基地。二是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成立涪陵区青菜头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各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单元村负责人、农技推广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加强原料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和投入品的监管,抓好绿色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2019年12月,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建成45.17万余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于2024年12月续报成功。三是制定印发《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基地环境保护》、《基地投入品管理》、《基地培训》、《基地质量追溯管理》、《基地绿色标识的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原料基地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完善质量监管机制。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季度检查、专项检查和平时检查,形成查安全、查环保、查质量的“三查”机制,2024年共计检查180余家次,发现一般问题70余项,均已整改形成闭环。同时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以“数智”为核心理念,借助榨菜产业大脑三大安全协同监管、证明商标使用线上申报等功能模块,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榨菜质量管理,维护涪陵榨菜良好声誉。

二、关于加快创新驱动,拓展产品品类

(一)口味与产品形态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挖掘市场需求,融入低盐、低糖、低脂等健康元素,结合不同地域、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偏好、不同消费场景开发出更多新颖的榨菜新品,推进榨菜产品向健康化、多元化、精品化发展。2022年,涪陵榨菜集团率先推出轻盐系列榨菜产品,实现减盐30%以上,消费者喜爱度达87.3%。2023年,黄精榨菜酱、水果味榨菜“沁心脆脆”面世;2024年,爆炒系列、零添加、酒伴侣等榨菜新品发布,涪陵榨菜从传统的调味食品、佐餐食品向休闲榨菜、零食榨菜、预制菜榨菜等发展,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应用场景和消费群体。

(二)技术创新与工艺改进。涪陵现有榨菜相关科研机构3个,科研平台9个(国家级3个、省部级6个),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竣工投用。2021-2024年,全区榨菜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超1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向生产加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独创香辛料萃取乳化技术,开发古坛、酱香、鲜脆等10多种风味榨菜,“脆口”系列休闲食品成为“网红美食”。涪陵榨菜集团投产行业内首条年产1.6万吨智能化生产线,正式上线全球首台榨菜智能剥筋设备,剥筋合格率≥98%。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渝东南农科院签订合同协议,形成“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国酱腌菜ZPC计划”,涵盖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品牌打造、科技创新等5大类25个项目,涉及经费3276万元,已完成“中国酱腌菜产业创新链图谱编制”项目。

三、关于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加强品牌监督管理。对申请使用涪陵榨菜证明商标的企业,坚持“严格条件、从严把关、严格审批、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按照《“涪陵榨菜、FulingZhacai”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以及《关于申请办理涪陵榨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的通知》文件要求进行审查、审批使用,对不符合申报条件和使用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准予使用;加强对各榨菜生产企业成品榨菜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涪陵榨菜产品符合GH/T1011—2022《榨菜》、GH/T1012—2022《方便榨菜》以及《“涪陵榨菜”、“FulingZhacai”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中的质量标准。积极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使用涪陵榨菜地理证明标志的行为,重点打击添加萝卜冒充榨菜等市场乱象。

(二)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我区高度重视榨菜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手工技艺已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我区正积极组织申报第八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出版了《涪陵榨菜简史》、《涪陵榨菜文化研究》、《榨菜产业经济学研究》等书籍;拍摄了《乌江潮》(原名《神奇的竹耳环》)、《荣生茂风云》等电视剧,宣传涪陵榨菜的百年传奇。涪陵区政府连续多年举办“榨菜文化节”、“榨菜嘉年华”“榨菜博览会”,通过多元活动形式,搭建起消费者了解榨菜文化的窗口。同时,注重以年轻化、时尚化的方式触达年轻群体,在活动中融入互动体验、创意展示等元素,增强年轻一代对品牌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三)多元化品牌宣传推广。连续两年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升级项目,规划品牌战略,深挖品牌文化,开展数字营销。在涪陵高速公路设置“涪陵榨菜”宣传点位,今日头条话题营销浏览量达2.5亿次,《涪陵榨菜香飘世界》专题片在“农林卫视”《农经新视野》栏目宣传播出,拍摄制作原料、工艺等系列短片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成功举办涪陵榨菜品牌推介公益晚会,晚会从榨菜全产业链的视角切入,以历史为脉络挖掘百年品牌文化,广受线上线下观众好评;2025年涪陵榨菜品牌营销大会,视频抖音浏览量超100万,推送央视网、重庆日报网、华龙网等各大媒体,并邀请直播达人带货宣传;组织榨菜企业参加第110届全国春季糖酒会、2024亚洲世界食品博览会(泰国)、第135届广交会、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重庆)跨境电商交易会、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拓展国内外市场。

四、关于优化产业链协同,增强产业综合效益

(一)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近年来,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做深做实了榨菜产业的生产链和利益链,避免“菜贱伤农”现象。目前,正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最终达到农户、合作社和企业三满意。

(二)提升产业链后端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涪陵综保区全球泡榨菜及农副产品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联结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聚集国际国内市场、海外资源、商品、物流、金融服务五大优势,助力企业发展。如物流方面,企业进入该平台后可达到全网最低价。二是服务企业拓市销售。组织企业参加成都春季糖酒会、西洽会、广交会等展会拓市;推动建成成都蛟龙港工业园涪陵榨菜专营店,联系企业入驻销售产品。

(一)行业人才培养引进。一是依托本地职业院校、高校资源,开设榨菜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培训。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均设有榨菜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榨菜中高级技术、管理、科研等多方面人才,以适应涪陵榨菜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业迭代升级。据统计,近年来,区内渝东南农科院引进科研人才20名,涪陵榨菜集团引进科研人才13名,榨菜民营企业引进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人才30余名。

(二)持续开展从业者培训。一是定期按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求,采取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逐级组织培训的方式,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渝东南农科院、各有关镇街密切配合,针对青菜头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层层培训,尤其是渝早100、渝直90等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培训。二是会同区人社局开展榨菜加工从业人员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提升榨菜加工企业职业技能水平,已培训、鉴定酱腌菜制作中级工51人,酱腌菜制作技师39人,酱腌菜制作高级技师15人。三是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知识讲座,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出口基地建设、质量安全法规培训、检测员、化验员培训等10余次1500余人。今年5月,承办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酱腌菜制作》项目,组织全市酱腌菜行业人才同台竞技,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此复函已经代富荣主任审签。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5月30日 

   (联系人:伍洪彬,联系电话:18696929415)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