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第004号)收悉。非常感谢贵单位对推进我区乡村振兴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贵单位在建议中描述了涪陵区践行大食物观存在的问题,从健全“大食物观”工作机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农产品加工体系、构建科技装备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十分中肯到位的建议。为办好建议,我委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落实具体承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并会同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调研商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大食物观”工作机制,增强政策扶持保障力度
一是在工作统筹方面。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国家层面于2024年9月出台首个指导性文件:《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46号),市级层面正开展专题调研,起草制定全市践行大食物观实施意见。目前,各区均处于前期调研探索阶段。我委将进一步抓好调研谋划,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等第三方机构沟通协作,待市级指导性文件出台、政策举措明确后,制定完善我区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二是加大要素支持力度方面。提高新品研发水平,推出榨菜月饼、黄精馒头等跨界新品,升级打造“藿香正气口服液”“乌江榨菜”等10亿级爆品,全区纳入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产品15个,排名全市第一。2024年灵活运用“技改专项贷”“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扶持政策,以贷款贴息、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工具为手段,多渠道配置金融资源,争取到各类补助资金1531万元,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累计实施榨菜企业技改项目24个,50%以上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下步,将统筹用好技改专项贷,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助支持。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方面。加强大食物观的学科、专业、人才培育,对接重庆大学等14名高校专家到部门园区挂职、13名“科技博士”到企业任职;累计培育“头雁”62人、农业经理人30名、高素质农民6000余人,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300人。选派国家、市级科技特派员近50名。
二、关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丰富多元的食物生产体系
一是巩固“1+2+X”产业格局。升级打造以榨菜为主导、中药材和生态畜牧为支撑的“1+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榨菜方面,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量常年稳定在73万亩、180万吨以上,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菜头)标准化基地45.17万亩,获批以榨菜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农业科技园区,与四川省眉山市共建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榨菜国际标准正式立项,涪陵榨菜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蔬菜品类第1,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区域品牌。中药材方面,探索“林地+中药材”发展模式,建成3万亩全市最大林下仿野生栽培中药材种植基地,中药材面积达16万亩;生态畜牧方面,引进江苏立华牧业4000万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创新“涪陵榨菜+涪陵黑猪”—华系田园猪循环种养模式并获家军书记等市领导批示。2024年榨菜、中药材、生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155亿元、115亿元、100亿元。二是支持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以有机生产为方向,聚焦小而精、优而特、原生态。建设规模化蔬菜育种育苗基地,配套完善连栋大棚、水肥一体、喷灌设施等设施,打造蔬菜连片种植区,提升蔬菜品质效益。加强果树品种优选改良,实施果园标准化改造,完善果品基地水系道路配套设施,打造涪陵龙眼荔枝、涪陵涪橙、坪上翠冠梨、青羊猕猴桃、同乐晚熟李等果品品牌。2024年蔬菜产量达85.8万吨、同比增长0.5%,果品产量达27.3万吨,同比增长8.1%。三是开发森林“第二粮库”。发挥森林粮库功能,向森林要食物,用好全区200万亩马尾松、竹林等森林资源,总结推广沿江乡镇桑菜套种、大顺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增福山林土鸡养殖、马武林下食用菌栽培、武陵山林下养蜂等生产方式,合理发展林粮、林菜、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林下种养模式,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经济价值双赢。全区林下经济林地总面积3.56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7109万元。
三、关于聚焦高质量发展,构建要素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围绕全区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地理分布,建立区域性加工中心,打造以龙潭镇、马武镇为中心的蔬菜粮油产业初加工聚集区,以大顺镇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初加工聚集区,以增福镇、南沱镇为中心的畜禽产业初加工聚集区,以珍溪镇、百胜镇为中心的榨菜产业初加工聚集区,以李渡、新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聚集区。2024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10.43亿元、增长8.1%,今年一季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2.05亿元、增速15.5%【全市4%】,保持全市第一。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化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榨菜、中药材、粮油、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形成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集聚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区共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545家,其中获批市级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18户、数量全市第一。涪陵高新区被评为市级“十佳园区”。攀华预制菜产业园等重大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完成一期总体进度50%,预计今年底投产。2024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6.16亿元、同比增长33.7%,高于全市23.7个百分点;农产品出口额达13.25亿元,同比增长183.97%。三是完善配套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村级仓储保鲜设施,在龙潭、南坨、大顺等重点乡镇布局建设冷库等保鲜设施和具有农产品收集、加工、冷藏、配送等功能的农产品集配中心,依托韵达重庆涪陵快递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和大型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处理中心。推进增福土鸡、涪陵黑猪等畜禽屠宰标准化工程,打造从农产品生产到消费全过程智能化物流体系。
四、关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构建高效集约的科技装备支持体系
一是加快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加强涪陵水牛、涪陵黑猪、渝东黑山羊、增福土鸡、榨菜、中药材、红心萝卜、龙眼荔枝等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2024年新培育青菜头、优质稻等新品种7个、累计78个。“海聆1号”涪陵黑猪配套系获国家认定,涪陵拥有自己的猪“芯片”。“青菜头良种‘渝早100’早市鲜食栽培技术”获批重庆市农业主推技术,今年研发的晚熟青菜头品种试种成功,填补重庆等西南地区3月底至4月中旬无鲜嫩青菜头上市的空白。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全区有渝东南农科院等科研机构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中药创新研究、涪陵黑猪种养循环等2个院士工作站落地涪陵并开展研究。启动“重庆市榨菜科技创新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创建,推进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国市级实验室建设,“未来榨菜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全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5%,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在丘陵地区领先。三是提升实施农业和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推进青菜头、中药材等全产业链农业机械研究,全球首台榨菜智能剥筋设备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装备更新政策,推广适应山地作业的小型实用农业机械,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数量近7000台。加强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及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今年将力争赶超全市平均水平。
此复函已经代富荣主任审签。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6月12日
(联系人:兰思润,联系电话:1309872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