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57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7-01
字 号:

民建涪陵区委会:

贵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放大涪陵区港口航运辐射能力的建议(提案)》(第057号)收悉。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交旅集团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整合多方资源效能。建议交通运输部牵头,推进长江黄金水道改造升级在港口建设和航道整治上的衔接,充分调研征求地方需求实际,统筹专家意见,更好的发挥黄金水道改造升级效能。协调沿线省市采取错位互补发展的战略,推进以资产为纽带、以产权为核心的港口联合重组,将长江“黄金水道”逐步建设成为功能层次分明、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港口群,避免同质盲目无序竞争,同时推进建设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方式紧密衔接、协调发展、高效安全、设施完善、技术和管理先进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和以城市和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网络化集疏运体系,优化港口发展与城市交通发展、港口运输与其他集疏运方式结构,促进港口资源最大化利用,实现长江黄金水道协调高效发展。

二、分步实施破解三峡枢纽通航瓶颈。短期来看,建议将翻坝转运作为应急之策,通过水陆转运等方式将经过三峡枢纽的货物进行疏导分流,支持西部地区货物通过成渝集结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通江达海。同时,联合贵州、广西积极论证“渝黔桂”运河,连通平陆运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水上通道”。长远来看,建议联动四川、云南、贵州等上游五省市,积极呼吁早日开工三峡水运新通道,在现有船闸外侧建设双线船闸,研究沿江重载铁路项目。

三、多措并举提升上游航运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建议加快推进对长江上游及支流碍航水道的整治,进一步提升其适航条件。二是深化区域合作,有序对长江上游支流水电枢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通航船舶吨级和过闸效率。三是加快推进长乌两江航运中转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支线港口枢纽,促进干支航运中转平衡,开展乌江航道-珠江航道运河项目论证,推进江海陆联动发展,探索开辟江海直达航线。

四、加快建成“1+3+N”港口集群体系。一是加快推进龙头核心枢纽港5#、6#泊位的设备安装、铁水联运廊道设施及9#、12#、13#泊位建成投用,完善港区功能配套,实现多式联运功能。二是推进清溪货运码头和白涛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满足园区企业多元化运输需求。

五、赋能龙头核心枢纽港提质增效。一是支持加快广涪铁路的建设进程,推动兰渝铁路与龙头港进行衔接,从而构建起西北、川东地区便捷的“下水通道”,进一步完善铁公水多式联运的功能。二是全力攻坚,巩固、拓展区内外市场。通过“龙头港港口铁路物流产品推介会”,向区内及周边区县、临近省市物流需求企业广泛宣传龙头港多式联运功能,解决企业多种方式物流需求,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发挥龙头港的集疏运能力。三是巩固服务区内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区内南通一德、中粮贸易、中储粮、中粮油脂、中粮粮谷等粮食类企业,万凯、华峰、攀华、涪化、大朗冶金、科尔科克等生产制造类企业的货物装卸、仓储、运输等提供精细化,一对一“保姆式”优质服务,不断做好客户服务的全过程跟踪,提升客户满意度,助力港口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四是努力拓展区外市场。持续对接经涪陵发往四川锂矿石、锰矿石、粮食,经涪陵发往贵州铝土矿,经涪陵发往长三角地区硫酸铵等其他散件品类,针对不同客户和货物的特性,精心制定物流服务方案,增强龙头港的集疏运能力,将区外货运量引入龙头港。五是组建全区物流运营平台。由交旅集团龙头港公司控股、区内其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多方参与的物流运营平台,将龙头港公司由传统“装卸工”向全程物流“服务商”转变,统筹整个物流环节,利用龙头港作为唯一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及区内唯一进境粮食中转码头的优势,全力保障粮食企业保通畅通,通过多种粮食物流方式,将其打造为辐射西南片区的粮食集散中心,形成以港口、铁路、公路、仓储为一体的多式联运品牌,为客户提供一单制的铁公水联运服务,提升货物中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六是合作建立多渠道物流模式。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运营公司等各类通道及货运代理公司的资源与成熟策略,与上下游区域港口(如宁波舟山港、万州新田港)和铁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港港联动”“港铁联动”,共同拓展散改集、集改散、水转铁、水水中转等多元化运输模式。七是积极构建铁公水高效运营机制。协同铁路、公路、水路资源,让铁公水的各种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实现运输流程的无缝衔接,提升运输效率。八是构建高效完善的运营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分析运输情况,进一步拓展铁路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公路的智能交通管理力度,推动水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

六、加强产业对接与协同发展。一是深化港产融合的产业规划。基于涪陵现有的产业基础,与港口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化工新材料产业方面,引导相关企业与港口加强合作,根据港口的吞吐能力和物流特点,优化企业的生产计划和产品运输安排。例如,鼓励全球最大己二酸和差别化氨纶生产基地等企业,与港口共同制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方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二是推动新兴产业与港口联动。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其在港口周边布局。比如,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可以引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依托港口的物流优势,开展汽车滚装运输业务,拓展港口的业务范围,提升港口的服务多样性。

七、促进港口资源优化整合。一是按照市、区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要求,推进“一城一港”建设工作,实施码头资源专业化整合,提高运营效率,更好发挥市属重点国企引领协同作用,充分利用龙头港闲置的集装箱通货能力,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引导企业专用码头升级改造,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码头服务。政策上支持企业增加贸易和物流功能,推动其向第三代港口转型。

八、强化航运市场培育与支持。一是扶持本地航运企业发展。鼓励航运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拆解报废老旧船舶、购置新能源船舶,延伸航线、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涪陵本地规模较大航运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加强对航运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航运企业提供优惠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优化航运市场环境。加强对航运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航运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航运市场合作,共同培育区域航运市场,提高涪陵航运企业在区域航运市场的竞争力。

此复函已经王强余主任审签。感谢您对涪陵交通工作的支持,我们将持续推进涪陵交通事业发展。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2025年5月27日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