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5-07-02
字 号:

徐忠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资源打造医疗名科的建议》(第091号)收悉。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医疗机构和委机关科室深入研究与探讨,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区儿童医院做大特色科室”建议

   (一)机构更名与战略定位

已启动机构更名程序,拟将"区儿童医院"更名为"区人民医院",强化综合医疗服务功能

   (二)疼痛医学中心建设工程

目前门诊1楼疼痛医学科创中心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含李翔疼痛工作室、疼痛门诊、骨科门诊及治疗室。下一步将在住院部大楼12楼规划600㎡标准化疼痛诊疗区域,设置200张疼痛专科床位1楼设疼痛康复治疗区,2楼设风湿免疫、康复病区。在住院部大楼6楼设疼痛住院病区,实现患者分病区精准管理,预计2025年7-8月启动建设工程

   (三)综合外科专科群建设

区人民医院将建设涵盖胃肠肛肠、肝胆胰腺乳腺甲状腺、心胸神经、骨科、泌尿小儿外科等五大亚专科的学科架构,强化微创技术体系,推广腹腔镜、胸腔镜等介入与内镜诊疗技术。重点发展椎间盘疾病、膝关节病、胃肠息肉等八大专病诊疗中心。强化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发展基础。

   (四)老年医学科能力提升

区人民医院将规划50张标准病床(1-2层独立病区)。重点突出三大服务特色:一是慢性病与老年常见病规范化诊疗。二是老年综合征与共病多学科联合管理。三是融入中医药特色疗法,关注心理健康干预。

二、针对“区中医院发展特色科室”建议

   (一)脑病与康复医学集群

区中医院将依托"石学敏院士工作团队",推广"血水相关理论"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等中医特色疗法,建设120-150张床位的中医脑病科技创新医学中心,打造区域中医脑病诊疗高地。

   (二)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

区中医院将创新诊疗模式,探索中医药与放化疗、靶向治疗的协同机制,开展中医药抗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规划80-100张床位的中医肿瘤创新医学中心。

   (三)中医内科专病化建设

区中医院将依托"张之文名医工作室",推进心病、肝病、肺病等五大内科专业独立设科,单床位配置30-50张,打造中医特色品牌。重点培育神志病科申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提升区域影响力。

   (四)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针对妇产科、儿科等门诊量较少科室,一是转型为中医特色门诊(妇科不孕不育、儿科中医诊疗)。二是住院部实施护理单元共享、人员弹性调配机制,提升运营效率。

三、针对“区妇幼保健院做优特色科室”建议

   (一)机构品牌升级

区妇幼保健院已申报增挂"区妇女儿童医院"牌子,保留区妇幼保健院为第一名称,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营模式

   (二)儿科资源动态管理

区妇幼保健院一是建立新生儿科与儿内科医务人员统一调配机制。二是通过弹性排班制度,解决季节性病人量波动导致的人力配置问题。

   (三)保健服务体系拓展

区妇幼保健院将在儿童保健领域开展生长发育监测、早期综合发展指导、中医保健等特色服务;在妇女保健领域开展覆盖青春期、围绝经期保健及产后康复全周期服务。同时,促进保健与临床科室的业务协同,构建闭环服务体系。

此复函已经党委书记、主任袁鸿剑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答复函回执单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6月30日           

(联系人:曾玲玲;联系电话:023-72370973)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