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03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25-07-07
字 号:

九三学社:

贵社在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涪陵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非常感谢贵社对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贵社提出的建议,对我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在工作中认真吸纳。我委会同区经济信息委、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贵社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中药材产业组织保障,增强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

为使全区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产业指导二组为中药材产业工作组,产业组成立后,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领域专题研讨会,制定全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动态,按照上级领导指示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定期的研究协调工作机制。二是不断探索适宜的种植模式。探索出“林地+”种植模式,在林下大力发展中药材,以附加值高的黄精、淫羊藿等品种为主,到目前,在大顺、龙潭、同乐、青羊、百胜等乡镇推广林下仿野生种植中药材面积已近3万亩;同时以“间/套作+”种植模式发展中药材基地,到2024年底,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3万亩。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我区在产业发展上,目前主要依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近三年,整合2340万元用于助推中药材产业发展。自2022年起我区出台了中药材收益保险政策,将全区中药材纳入农业保险范围,使种植户的收益更有保障。同时,积极为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争取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经努力,为重庆太极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大顺初加工厂争取到了与农用电收费一致(0.52元/度)的优惠政策,用水方面也享受到了农民用水的政策。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统筹好农业、林业项目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出台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二、关于“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增强科技创新力度”的建议

一是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依托国药太极等龙头企业,建立了中药材溯源系统,实现生产质量全程可追溯。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涪陵区中药材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国药太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优质中药材为导向,坚持“道地种植、全程追溯”理念,强化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完善种植管理技术规程,全面推广有机肥,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化肥等投入品,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在中药材种植的机械使用方面,我们在不断探索。利用小型挖机和旋耕机等实现翻耕土地机械化;利用大马力的爬山虎等机械,运送种苗、肥料等生产物资,实现生产物资运输机械化;与江津区的机械厂开展关于中药材小种子播种机械设备的研发,将实现紫苏等中药材品种播种机械化。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国药太极等龙头企业,开展紫苏、淡竹叶、天冬、百部等中药材品种的GAP基地建设。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围绕“涪十味”中药材品种,开展种质资源优异性状挖掘和新品种选育,加快培育在含量、生物产量、抗病性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的优良新品种。目前,涪陵已培育有涪陵金荞麦、紫苏、淫羊藿等优良中药材品种11个。充分利用药食同源的优势,开发了灵芝鸡、灵芝酒、黄精烧白、黄精粽、黄精馒头等20余款养生产品。下一步,我们积极争取引进、招聘中药材相关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科技力量、技术指导力量,促进全区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关于“完善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增强品牌培育力度”的建议

销售环节,一是线下销售方面,通过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直采直供等多种形式扩大了产品销售市场,中药材产销量有较大增长;二是线上销售方面,组织“探百村”“尚尚吧”等区内电商平台及企业帮助农户线上销售特色经济作物产品。

在品牌培育方面,2023—2024年,我区成功举办两届重庆黄精文化节、重庆灵芝文化节。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抓手,通过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创建农产品品牌,培育产生了“太极”“山水”中药材品牌,以及“天精髓”系列品牌,“天精髓”黄精干、“天精髓”灵芝片、“天精髓”灵芝孢子粉系列产品。涪陵黄精等进入重庆市“渝十味”道地药材名录,涪陵金荞麦、紫苏等2个品种获评重庆市道地优势中药材。涪陵区骨碎补、淡竹叶、石菖蒲等8种中药材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下一步,我们将推进GAP基地和加工产品认证,提升“涪陵紫苏”“涪陵金荞麦”辨识度,着力打造“涪十味”“涪陵黄精”等区域公共品牌。

四、关于“延伸中药材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产业融合力度”的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初加工厂及仓储建设。全区现有中药材初加工厂(含仓储)7座,全区鲜品加工能力达2万吨左右。全年可加工干品2000吨,仓储能力300吨。目前我委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140万元对龙潭、大顺两座中药材初加工厂进行提升改造,全区加工能力和仓储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二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景观化,景观农业化”为原则,结合“食药同源+观赏”品种,在大顺镇打造“天同仙草苑文旅康养综合体”,聚焦林下生态种植,以灵芝、黄精、阳荷等仙草的林下还原野生种植为基础,涵盖观光、采摘、国学教育、科普体验等环节,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康养”的文旅康养及中医药产业融合。成功举办2届重庆黄精、灵芝文化节,培养158名中药材种植技术村民、25名技术骨干,带动1000余村民从业,无偿输出技术至周边乡镇。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大顺镇中药材产业强镇建设的契机,推动中药材种植与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民宿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代富荣主任审签。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6月26日        

(联系人:韦献果、陈强,联系电话:023-72223650)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