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界别: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土特产”品牌体系建设的建议》(第049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农业“土特产”品牌体系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委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工作抓手,不断推动产业由小农化种植向标准化种植转变,农产品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农业企业由做产品到做品牌转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土特产”品牌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品牌体系建设
一是迭代升级榨菜区域公用品牌。以“涪陵榨菜”“FulingZhacai”“涪陵青菜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统揽,深化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涪陵榨菜”文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以国家、市、区级重点龙头骨干企业和出口企业品牌为基础,推动商标国际注册,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集群。二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围绕“1+2+X”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筛选涪陵榨菜、涪陵黑猪、涪陵荔枝、长江龙眼、涪陵•涪橙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牌,借鉴学习“酉阳800”打造经验,建设公用品牌标准体系、产品品牌管理体系、品牌发展体系、市场运营体系等“四大体系”,逐步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矩阵。加强统筹谋划,打造具有代表性、统一性的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区域公用品牌。
二、标准化管理建设
不断构建完善榨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涪陵榨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范管理榨菜生产经营主体对商标的使用权。积极推进制定榨菜国际标准、创建国家榨菜质检中心。已成功立项《榨菜(腌渍和压榨的蔬菜)-规格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区供销社与区榨菜发展中心协商制定“手工榨菜”“古法榨菜”标准,目前已立项。着手编制《涪陵区野生中药材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涪陵区优质野生中药材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结合我区中药材的生产特点,立足发展绿色优质药材,申请注册金荞麦、紫苏等2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建立“涪陵野生中药材”“仿野生中药材”等3个以上中药材著名商标,建设3个以上林下野生GAP基地,树立品牌形象。
三、经营体系创新
积极对接并筹备参加全市2024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其中包括爆品发布、装备制造等活动。组织农商工文旅等领域企业参加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展销展会,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持续打造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涪陵榨菜集团“乌江榨菜”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爆品”。榨菜集团脆口榨菜、国色食品农家老咸菜、丹青生物萝卜红色素、渝妹儿米业胚芽米等7种地方特色产品入选重庆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参照“酉阳800”产品发布会,适时举办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竞争力。
四、品牌策划包装
与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进一步对接,梳理完善与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具体合作事项及内容,并分解任务形成清单。区域公用品牌合作将从品牌打造、标准认证、人才培训、节会活动、新农人电商等方面开展。协助建设涪陵全域区域公用品牌、品牌规范手册、城市礼物。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确权、打样平台、工业设计培训。打造研学基地(农文旅研学、红色基地研学、数字化科技文旅)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基地运营、基地授牌。开展农业领域专业培训(新农人培训、农业技术技能培训、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培训、乡村振兴的商业运作培训)。
五、品牌宣传推广
坚持以展扬名、以展促销。积极组织参加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浙江农博会等展会活动,成功举办六届中国重庆•涪陵榨菜产业国际博览会及世界榨菜产业创新大会、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重庆)公益晚会涪陵榨菜专场、白鹤梁文化节等,大力宣传推介唱响品牌,累计组织4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携200余种产品参展。雄驰农业“干笋尖”荣获2024浙江农博会优质产品金奖,“彭婆婆榨菜”“黑土猪腊肉”“宏吉排酸土猪香肠”“灵芝破壁孢子”“天河寨大米”等10个企业荣获2024浙江农博会优质产品优质奖。“宏吉排酸土猪香肠产品”荣获2024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大力提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建成涪陵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涪陵韵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涪陵邮政电子商务产业园。先后开展2024爱尚重庆·网上年货节、涪陵6.18电商节暨“邮乐杯”涪陵甄品溯源直播活动、“涪味新生”新品尝鲜季直播活动、“919”邮政农品节活动等八场大型线上促销活动、600余场次直播带货活动。
六、下一步计划
对于政协委员提出的加强我区农业“土特产”品牌体系建设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品牌体系建设。立足我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加强统筹谋划,统一指导和协调我区农业“土特产”品牌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或方案,构建“制度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工作新格局,建设公用品牌标准体系、产品品牌管理体系、农业品牌发展体系、农产品市场运营体系等“四大体系”,重点集中打造涪陵榨菜、涪陵黑猪、荔枝龙眼、涪陵•涪橙、龙潭大米等地方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矩阵。
(二)出台品牌扶持政策。出台品牌培育奖励扶持政策,对取得质量品牌工作成果、符合资助奖励条件的质量品牌奖项进行奖励,对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争创品牌起到激励作用。
(三)强化品牌培育打造。设计并发布涪陵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标识,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涪陵区域公用品牌为母品牌,鼓励经营主体创建知名产品品牌作为子品牌,通过严格准入、溯源监管等措施,带动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迅速成长。
(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借助涪陵易理文化、白鹤梁文化、榨菜文化、荔枝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价值,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强化农业品牌的文化性、故事性、独特性。“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涪陵区“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如非遗文创、特色食品、伴手礼盒),打造“农文旅”精品特色线路(“榨菜之乡研学游”“果园采摘生态游”“荔枝古道休闲游”),纳入文旅宣传手册及精品路线推广。引导企业在注重产品质量、叫响品牌的同时,要将文化、故事融入产品研发设计中,做好文化产品。
(五)加强品牌组织宣传。借力新媒体传播,线上利用“涪陵文旅”官方新媒体矩阵(微信、抖音等),宣传推介优质土特产,线下在A级景区宣传屏优先展示本地认证品牌的农业土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带动农业土特产销售增收,显著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涪陵榨菜、龙眼、红心柚等特色农产品纳入全区文旅节庆活动(如“白鹤梁旅游文化节”“榨菜产业博览会”),通过现场展销、体验制作、直播带货等形式提升品牌曝光。通过系统化文旅活动赋能,力争实现年度参与游客超50万人次,新媒体曝光量破亿次,切实提升涪陵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加大品牌监管力度。加大品牌普及商标知识宣传力度,使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注册商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注册和运用的主动性。积极支持从业者申请相关注册商标,提供政策法规帮助,在条件成熟后指导其开展地标申报工作。引导从业者提升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强化对相关商标的保护。持续规范“涪陵榨菜”“涪陵黑猪”“涪陵龙眼”等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着力抓好“乌江”“餐餐想”“辣妹子”“增福土鸡”“龙潭大米”等优势商标的保护工作。加强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让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有所保障。
此复函已经代富荣主任审签。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何小雪,联系电话:139967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