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  门
街  镇
  • 索引号
  • 11500102MB0T56449G/2025-00033
  • 主题分类
  • 水利、水务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涪陵区马鞍街道
  • 成文日期
  • 2025-08-26
  • 标题
  •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马鞍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2025年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 影响安全应急预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涪陵马鞍办发〔2025〕32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马鞍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2025年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 影响安全应急预案》的通知
字 号:

各部门、各社区:

按照全区2025年度三峡水库蓄退影响安全和消落区种植监测工作的相关要求,现将《2025年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影响安全应急预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马鞍街道办事处  

 2025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影响

安全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切实做好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马鞍街道办事处三峡水库 175m 蓄退水引发的库岸坍塌、崩滑体变形、地面变形等局部地质灾害,造成部分房屋、土地、设施等损坏、损毁,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库周群众居住安全和设施使用安全,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特编制蓄退水影响安全应急预案。在灾害形成前,通过严密的组织和防范措施,最大努力避免灾害发生;当灾害发生时,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科学有序地指挥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依据重庆市涪陵区水利局《关于2023-2025年度涪陵区175m蓄退水影响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批复》(涪水利发〔2022〕289号)、《关于加强涪陵区2025年三峡水库管理工作的通知》(涪水利发〔2025〕126号)等相关文件制定。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涪陵区马鞍街道双河口社区、高岩口社区、盘龙社区、鹤凤社区、双溪社区、玉屏社区、红星社区、太乙门社区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引发的库岸坍塌、崩滑体变形、地面变形等局部地质灾害,造成部分房屋、土地、设施等损坏、损毁,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库周群众居住安全和设施使用安全应急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部门负责、社区联动、统一指挥的原则;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顾全大局的原则;四是坚持依规防灾、公众参与、干群结合的原则,民兵应急分队主要承担三峡水库蓄退水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急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二、应急保障

   (一) 组织保障

1.应急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成立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影响安全应急抢险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影响安全的应急预防和应急处置。

指 挥 长:张微峰  马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副指挥长:任万庆  马鞍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成员单位: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党的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事务服务中心、高新区派出所、马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双河口社区、高岩口社区、盘龙社区、鹤凤社区、双溪社区、玉屏社区、红星社区、太乙门社区蓄退水影响安全监测员。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由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三峡水库175m蓄退水引发地质灾害安全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研究决定处置的措施办法,组织有关单位、部门、村(社区),并动员相关群众实施应急抢险,开展后期地质灾害治理和相关处置工作。

2.成立应急队伍。抢险应急队伍分为监测组、信息组、调度转移组、保障组、应急抢险队,在灾害来临时各组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不紊的进行抢险、救护等工作,各组组成人员如下:

   (1)监测组(3人)

组长:汪强

成员:汪星辰、李彩玉

负责监测辖区各类监测站的雨情、水情,重要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洪泛区水位,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流沟的位移等信息。

   (2)信息组(4人)

组长:代常怡 

成员:刘君、汪星辰、李彩玉

负责对区级防指、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本辖区内暴雨洪水预报、本地降雨、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决堤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长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3)调度转移组(10人)

组长:朱城孝

成员:刘仁才、陈强、张宗福、谭聪、杨勇、蒋征东、汪强、方冬霞、殷子寒

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线路,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与交通、农业、林业、粮食、水电、电信、物资等部门和单位,调度所有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救灾车辆、救灾物资、设备等,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4)保障组(5人)

组长:王贵

成员:张玲、赵娟、刘晓霞、刘春梅

负责了解、收集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到灾区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要基础设施;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和信贷工作;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向灾区提供需要药品和医疗器械。

   (5)应急抢险队(56人)

一组组长:李晓熠(13人)

成员:李倬成、蒋征东、汪强、蹇正伦、江小平、张锐、王鸿、周江、谭力于、汪星辰、陈勇、李晓峰

二组组长:朱城孝(12人)

 成  员:杨勇、周指挥、袁杰、李晓熠、刘贵、何帮强、何彬、罗皓予、刘涛、张冀松、魏世安、张国春

三组组长:社区书记

成  员:社区应急队员30人

在紧急情况下听从防汛抗旱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预警发布员:李彩玉

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以上各组联系电话统一为:72190001

   (二)物质保障

1.资金由马鞍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筹措。

2.在马鞍街道建立应急抢险物资仓库,配备必需的抢险器材,落实专人保管。

3.抢险物资准备


三、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一)气象信息共享机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及时与区气象局联系,了解汛期的气象情况,并及时报送指挥部。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灾害时,指挥部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区部门好相关准备。

   (二)监测报告机制。社区蓄退水影响监测员:一是当监测点库岸坍塌、崩滑体变形、地面变形时,监测人员应立即向所在社区、产业服务中心分别报告监测动态情况,水利部门、社区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现场查看情况,并向应急办报告,应急办研究应急处理措施,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相关情况;二是当房屋、库岸、崩滑体可能出现坍塌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向监测区域预警,由社区通知群众迅速撤离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同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准确报告;三是房屋、库岸、崩滑体发生坍塌时,指挥部应向区应急局、区水利局等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对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灾情,应立即上报,重大灾情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将初步情况报到区府办及相关部门,同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三)预防预警行动机制。一是各部门、社区做好预防预警准备工作,特别是社区要加强宣传,增强村民预防坍塌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是做好抢险物资、机具、人员转移安置等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抢险物资,合理配置,以备应急之需。

   (四)应急处置响应机制。当发生险情后,各领导、部门、社区应按照本应急预案职能职责,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五)信息报送和处理机制。抢险信息应快速、准确、详实。属一般性险情、灾情,按分管权限,分别报送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处理;凡因险情、灾情较重,按分管权限一时难以处理,需上级帮助、指导处理的,经指挥长审批后,可向上一级报告。

   (六)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蓄退水影响地质灾情后,指挥部可根据危害程度,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实施紧急控制,必要时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紧急情况下可依法征用、调用车辆、物资、人员等,全力投入抢险。

四、应急结束及应急保障

   (一)应急结束。当蓄退水影响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时,街道指挥部根据灾情,宣布结束应急抢险期。

   (二)应急物资管理。依照有关应急抢险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抢险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三)应急信息保障。各领导、部门负责人、社区干部在防蓄退水影响地质灾害期间应确保通讯设备24小时畅通;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公共广播、手机短信、电子通讯、大喇叭等手段发布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分享文章到: